2025年5月28日,由深圳大学牵头,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福州大学等9家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制造与农产品物流科技支撑”重点专项 “海产品高质化加工及全资源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2024年度总结会暨项目推进会在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项目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研究员王喆、海南...
研究突破简介配体效应激活惰性原子,无金属碳材料实现氧气桥式吸附针对柔性锌空气电池(FZABs)在低温和低质子浓度环境中面临氧还原(ORR)动力学缓慢的挑战。本团队通过设计独特的P=O配体,首次在无金属碳材料中实现氧气从"end-on"吸附向高效"bridge"吸附的转变,成功激活惰性碳原子形成C/P活性对。采用熔盐法合成的P、N共掺杂分层多孔碳材料(CNP-900)在宽pH(...
近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刘翼振副教授和张学记教授在 CRISPR 基因诊断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临床精准诊断提供了创新技术方案。相关成果以“LbuCas13a 直接靶向 DNA 并引发强反式切割活性(LbuCas13a directly targets DNA and elicits strong trans-cleavage activity)”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多孔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因其卓越的安全性、优异的界面相容性以及高效的离子传输性能,已成为下一代电池领域极具前景的候选材料。然而,如何在固有微孔聚合物(PIMs)的微孔结构中系统调控锂离子(Li⁺)的溶剂微环境,从而显著提升锂离子传导性能,目前仍是一个尚未探索的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微孔通道内构建微环境工程的新策略。通过在刚性且扭曲的PIMs主链中构...
第一过渡金属在地表储量丰富,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张平玉教授团队近期设计了系列不同功能的第一过渡金属基小分子药物,用于肿瘤和细菌的治疗(发表在JACS, ACIE, CS等),这些药物结构明确、易重复、生物安全性好,具有很大的临床转化潜力。结核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由于传...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深圳大学丽湖校区B1楼414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编:518071 电话:0755-26536141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理工类综合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和199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系,现设有化学系、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点击查看更多>>
微信公众号